固体燃料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动力源。对航空固体燃料进行燃烧实验,有助于研究和优化其配方,从而提升能量密度、燃烧效率和安全稳定性,最终增强火箭的推力性能。这些实验能深入探究固体燃料在不同压力、温度及气流速度等条件下的燃烧过程与燃烧速率。所得实验数据对于预测和控制燃烧室内的压力脉动、热环境,以及喷管排出气体的速度和方向至关重要。红外热像仪在此类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红外热像仪能够实时记录并分析燃烧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红外热图像,帮助研究者掌握燃料燃烧速率的变化规律、羽焰形态的演变过程以及燃烧产物的生成与分布特征。
红外热像仪所提供的大量热成像数据,是建立和完善燃烧过程物理模型的基础,并可用于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与校准。通过持续追踪燃烧表面高温区域(即火焰前锋)的移动,红外热像仪使研究人员能够直接观测燃烧波的动态传播过程。基于此,可以更直观、准确地计算出固体燃料的关键性能参数——线性燃烧速率,并深入研究其在压力、初始温度、氧化剂流量(对于冲压发动机)等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燃烧速率特性。
红外热像仪在监测燃烧稳定性和识别异常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实时捕捉燃烧表面的温度波动、振荡以及局部熄火或再点燃现象,这些都是燃烧不稳定的重要信号。更重要的是,它能快速检测出非预期的局部高温区域(热点),这些热点往往是配方不均匀、存在杂质、结构缺陷或不良燃烧的征兆,对于实验安全性和发动机的可靠性评估至关重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中的热反馈效应时,红外热像仪提供了直接的观测手段。它能测量高温燃气辐射对下游未燃燃料表面的加热情况(温升),为理解这一显著影响燃速的关键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此外,红外热像仪的应用还延伸至间接估算燃烧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结合温度数据与热物性参数),这对于评估发动机热防护需求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实验安全的重要保障,可实时监控燃烧室壁面、喷管等关键部件的温度,预防过热风险。最后,它所提供的高分辨率、非侵入式的瞬态二维温度场数据,是验证和改进燃烧与传热数值模型的“黄金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理论研究的进展。
尽管应用中面临着如测量极高温度(常超2000K)、火焰及燃烧产物干扰、燃料表面发射率变化以及需要高空间分辨率和高速成像能力等挑战,但红外热像仪所提供的丰富、动态且定量的燃烧表面信息,使其在深入理解燃烧机理、优化燃料配方、指导发动机设计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方面,始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