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塑、压铸等精密制造过程中,模具表面温度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是影响产品成型质量、生产周期及模具寿命的核心工艺参数。格物优信的红外热像仪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一、 核心解决方案:针对性选型与双档测温技术
- 针对性的硬件选型
根据现场安装条件与监测需求的不同,需要进行精确的硬件选型。例如,格物优信的客户分别选用了 SS-HG-X384F615MF5 与 SS-HG-X384F615MF17 两款热像仪。其核心区别在于镜头焦距:
MF5型号:通常配备短焦距镜头,视场角较大,适用于安装距离较近或需要观测较大模具面积的场景。
MF17型号:通常配备长焦距镜头,视场角较小,可将远处或小型模具的关键区域放大,获取更精细的温度图像。
这种区别确保了在不同大小的模具或不同的安装距离下,都能获得最优的空间分辨率和视场覆盖。
- 双档测温的技术原理与优势
两款设备均支持最高至600℃的双档测温功能。该设计主要解决单一量程下的测量精度与动态范围矛盾。
技术原理:设备内置两个不同的电子增益与信号处理通道,对应不同的温度量程(例如,一个量程为0-300℃,另一个为300-600℃)。
应用优势:
在低温段提升精度:当模具处于预热阶段或仅局部低温时,使用低量程档位。该档位对整个信号链进行优化,使系统在小信号条件下仍能保持高信噪比,从而实现±1℃甚至更高的测温精度,确保预热均匀性判断的准确性。
在高温段避免饱和:当生产运行时,模具表面温度快速升高至数百度。若继续使用低量程,热辐射信号会超出探测器线性响应区间,导致信号饱和(图像过曝),测温失效。切换至高量程档位,系统自动调整增益,确保在整个高温过程中信号不被裁切,获得真实、连续的温度数据。
核心价值:双档设计本质上是扩展了设备的有效动态范围,使其在模具从预热到生产的全周期内,都能提供可信的量化数据。
二、 热像仪在模具应用中的具体技术作用
- 温度均匀性量化分析:替代单点测温,热像仪可生成整个模腔的二维温度分布图。通过软件,可直接读取任意点的温度值,或计算特定区域的平均温度与最大温差,为工艺调试提供客观依据。
- 冷却过程优化:通过观测脱模后模具各区域的冷却速率,可精确调整喷雾冷却的时间与位置。对冷却较慢的区域延长喷雾,对已冷却到位的区域减少或关闭喷雾,从而实现均匀、高效的冷却,缩短周期时间。
- 热惯性监测与工艺稳定性评估:在连续生产中,热像仪可记录下每一个循环周期内模具表面的温度波动。通过分析此热惯性曲线,可以判断模具的热平衡状态是否稳定,为优化周期时间、冷却参数提供数据支持。
- 预测性维护:模具内部的冷却水道堵塞或磨损,会导致其对应的外表面区域出现异常的热斑或冷斑。通过持续监测热像图,可早期发现这些异常模式,在水道完全堵塞或模具出现热疲劳裂纹前进行维护。
总结
格物优信的红外热像仪,通过 SS-HG-X384F615MF5/MF17 等型号的灵活选型与双档测温等关键技术,为模具温度管理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二维测量工具。其价值在于将温度从一种“感觉”或“单点数据”转化为一个可量化、可分析、可控制的二维过程变量,从而在技术层面支撑工艺优化、质量提升与设备维护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