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在电子设备日益微型化的今天,某知名汽车电子供应商在研发新一代ECU控制单元时,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主板上尺寸仅为2mm×2mm的电源转换芯片在高温测试中出现异常,但传统测温手段难以精确定位问题所在。该供应商最终选用格物优信InfraSight 640Pro热像仪系统,配合25mm专业微距镜头,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技术挑战
这个看似简单的测温任务实则面临多重挑战:
空间分辨率极限:需要在30cm的工作距离上分辨0.2mm的细节
复杂热环境干扰:芯片周边有多个发热元件,最小间距仅0.5mm
材料多样性:芯片表面陶瓷(ε≈0.93)、焊锡(ε≈0.35)、铜走线(ε≈0.15)共存
动态测试需求:需同时捕捉μs级瞬态和小时级持续工作状态
PCB板可见光图(核心部件2MM*2MM)
三、解决方案配置
格物优信技术团队量身定制了以下方案:
硬件配置:
主机:X640系列热像仪
探测器:640×512非制冷焦平面
镜头:25mm定焦镜头
四、实施过程
系统校准:
在25cm工作距离下,2mm目标对应约12×12像素
使用标准黑体源进行三点校准,确保±0.5℃精度
建立发射率矩阵:芯片主体0.93、焊盘0.35、PCB 0.85
测试方案:
基准测试:记录常温到125℃完整升温曲线
动态测试:捕捉电源切换时的瞬态响应
对比测试:正常与故障样品的热特征差异
640*512热像仪配25mm
五、关键发现
经过72小时连续测试,热像系统揭示了传统方法无法发现的细节:
热分布异常:
芯片左下角存在明显热点(ΔT=7.2℃)
热流路径显示3个散热过孔效率不足
瞬态特性:
上电瞬间存在局部过热(峰值138℃/5ms)
热响应时间较设计值延迟300μs
材料缺陷:
通过热扩散分析发现两处焊接微空洞
TIM材料厚度不均匀(12-18μm波动)
六、问题解决
基于热像数据,工程师团队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设计优化:
重新布局散热过孔,数量从9个增至15个
调整电源走线宽度,降低阻抗30%
工艺改进:
优化回流焊温度曲线,消除焊接缺陷
引入AOI检测确保TIM材料均匀性
系统保护:
增加过温保护电路
优化电源管理算法
七、成效验证
改进后的测试数据显示:
芯片最高工作温度从121℃降至89℃
温度均匀性提升60%(ΔT从7.2℃降至2.9℃)
瞬态过热现象完全消除
产品良率从82%提升至96%
八、项目价值
这个案例充分展现了高分辨率热像仪在微电子领域的独特价值:
技术突破:
实现了对2mm微型元件的非接触精确测温
建立了该类型芯片的热设计规范
经济效益:
避免潜在召回损失约150万美元
单板成本降低8%
结语
这个成功案例证明,格物优信640×512高分辨率热像仪配合专业25mm镜头,完全能够满足现代微型电子元件的高精度测温需求。其空间分辨能力和智能化的分析软件,不仅帮助客户解决了具体的技术难题,更提升了整个研发体系的热设计能力。随着电子元件持续微型化,这种高精度热分析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