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侧吹熔炼炉是核心设备之一。其放渣与接渣作业是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普遍依赖于操作工人通过观察口进行肉眼目测与经验判断。这一传统方式面临着人身安全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判断标准主观、劳动强度大等诸多挑战。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一种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基于格物优信红外热像仪的侧吹熔炼炉放渣液位自动检测系统。
一、 行业痛点:传统人工目测的困境
安全风险极高: 操作人员需近距离面对观察口,炉内高温熔体(温度通常超过1200℃)存在因压力波动而喷溅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人身安全。
环境污染严重: 观察口开启瞬间,大量含尘、含硫的高温有毒烟气外逸,对操作区域造成严重污染,损害员工健康。
判断精度不稳定: 完全依赖工人的经验和责任心,易受疲劳、视角、光线等因素影响,渣位判断不准确可能导致“过放” (熔体金属随渣流出,造成资源浪费和事故)或“欠放” (炉内积渣过多,影响熔炼效率与炉衬寿命)。
生产效率瓶颈: 无法实现连续、实时的液位监控,难以与自动化放渣设备联动,制约了整体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二、 技术破局:格物优信红外热像仪的解决方案
格物优信凭借其在工业红外热成像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推出了专为侧吹熔炼炉恶劣工况设计的放渣液位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该方案的核心是利用红外热像仪作为“智能之眼”,穿透烟尘,精准捕捉渣位的温度场变化。
系统工作原理:
熔渣与金属熔体、炉壁以及空气之间存在显著的温差,因此在红外热像图上会呈现出清晰可辨的温度轮廓。系统通过安装在安全距离外、并配备高效耐高温防护罩的格物优信热像仪,持续对出渣口和渣流区域进行拍摄,获取动态的热像视频流。
渣位识别: 系统内置的先进图像处理算法,能够实时分析热像图中的温度分布,精确识别出熔渣与炉嘴耐火材料交界处的边缘线,该边缘线的位置变化即反映了渣位的实时高度。
趋势判断: 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可以判断渣位是处于上升、下降还是稳定状态,为放渣控制提供关键数据依据。

三、 系统构成与核心优势
- 系统核心构成:
高可靠性热像仪: 选用格物优信高性能在线式红外热像仪,具备高分辨率、高热灵敏度,确保在高温、多尘环境下依然能获取清晰、稳定的热像图。
专业防护系统: 配备风冷、水冷一体式防护罩,以及空气吹扫器,有效抵御炉前高温辐射和粉尘污染,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智能分析软件: 集成了专门的渣位识别与跟踪算法,能够自适应调节阈值,排除烟气、火光等干扰,实现渣位的精准定位与趋势分析。
人机交互界面: 在控制室大屏上实时显示热像图、渣位高度曲线、预设报警线等信息,直观明了。
联动控制输出: 系统可根据设定的渣位阈值,输出开关量信号或模拟量信号,直接联动控制自动堵口机或渣阀,实现放渣过程的自动化闭环控制。
- 核心优势价值:
本质安全提升: 实现“无人化”值守,操作人员无需靠近炉口,彻底杜绝了高温熔体喷溅带来的安全风险。
环境友好: 减少了观察口的开启频次,从源头上降低了烟尘外逸,改善了工作环境。
精准稳定控制: 7×24小时不间断监测,数据客观准确,有效避免“过放”与“欠放”,提高金属回收率,保护炉体安全。
降本增效:
减员增效: 减少甚至替代该岗位的人工投入。
节能降耗: 优化工艺控制,提升生产效率与能源利用率。
数据驱动: 为生产工艺优化和设备维护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四、 格物优信案例:某大型铜冶炼厂的成功实践
项目背景:
国内某大型铜冶炼厂在其侧吹熔炼炉放渣工序中,长期受困于人工判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曾因放渣过度导致铜水流失,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格物优信解决方案:
格物优信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完整的放渣液位检测系统。
设备安装: 在正对出渣口的适当位置,安装一台格物优信在线式热像仪,配以重型水冷防护系统,确保设备在炉前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
软件调试: 工程师在现场采集了大量不同工况下的热像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渣位识别算法,使其能够有效区分渣流、烟气与炉壁。
系统集成: 将系统接入工厂DCS,并与气动堵口机实现联动。
应用效果:
安全效益: 实现了放渣过程的远程监控,操作工只需在凉爽的控制室内即可掌握全局,安全风险降至极低。
经济效益: 系统投运后,因精准控制,再未发生铜水随渣流出的“跑铜”事故,当年即为企业挽回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管理效益: 生产流程更加平稳,数据记录完整,为车间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 结论
格物优信红外热像仪放渣液位检测系统,成功地将一项危险、脏乱、依赖经验的工作,转变为一项安全、清洁、数据驱动的智能化作业。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换人”,更是生产工艺流程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推动冶金工业向安全、绿色、高效、智能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格物优信正以其先进的红外视觉技术,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